元末翘楚朱元璋_第二十一章 攻常熟赵德胜活捉士德 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攻常熟赵德胜活捉士德 取 (第3/13页)



    宋代,常熟属两浙路平江府(今苏州),境内设9乡。

    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隶属平江路(今苏州)。

    常熟城在元末前一直是土城。元朝时实行禁止汉人筑城或补城的政策,直到元末彭莹玉(彭和尚)起义爆发后,元朝廷才下令全国各地修城、筑城防范。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常熟才开始砌筑砖城。

    常熟城西靠虞山,西城一大半城墙砌筑在山坡上。它南临昆承湖,北望长江。自古就是“七溪流水皆入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入海”是指进入长江。

    元末常熟城带有蒙古包的特点,基本呈圆形,没有墙角。周长大约5625米,有陆门7个、水门5个。

    清代时,东门叫雲汤门,东南偏门叫迎春门,南门叫巽宫门。虞山脚的西门叫阜成门,虞山上的西门叫临山门,靠西的小北门叫临江门,正北门叫望海门。

    5个水门皆通护城河。西门南侧有一水门(属于上水关),是从虞山西边北入长江的望虞河沿着虞山南麓引水由此入城,通过一条小干渠流进一条连接南北走向的大干渠。

    南门西侧有一水门(即南水关,亦属上水关),城南昆承湖水溢而出时经元和塘小河流入此处护城河。水进南水关,经过穿城的大干渠到达北城水门(下水关)。

    东南门南侧也有一水门(亦属上水关),护城河的水流进此门,分别流入大干渠和一条通向东水门的小干渠出城。

    东门南侧有一水门(属下水关),城中的部分废水、雨水由此门流出。此处护城河与流向东北进入长江的一条小河相通,雨季时可以分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