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翘楚朱元璋_第六章 孙德崖心胸窄挑起内斗 朱元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孙德崖心胸窄挑起内斗 朱元璋 (第3/11页)

是大型攻城武器。

    这种炮与战国时期发明的大型攻城器械——人力杠杆抛石机(即抛石炮)类似。“炮”字最初的写法是“石”字旁的“砲”,就是源于抛石机。

    抛石炮以木材为主,基本结构由炮架、炮杆梁、炮杆组成。中式抛石炮的炮架由四根剥皮原木组成一对平行a形架,顶端有一根原木横梁。剥皮的原木炮杆(头粗尾细)安在横梁中间,下方用u形铁条箍松动式箍住,铁箍内面粘有一层牛皮,便于转动。如此,炮杆就像跷跷板。

    炮杆后部较长、渐细,通过自重落于炮架后的地面,尾端有一个牛皮兜。装弹手负责把石弹装进皮兜。炮杆前部一段较短、较粗,高高翘起。头端固定有6根或4根绳索,均带着一个铁拉环。每个放炮手可以举起双手抓住拉环,指挥一声令下,放炮手同时快速下拉绳索并下蹲,迫使炮杆在横梁上转动,炮尾则转向高空,抛出石弹。

    回回炮俗称襄阳炮,属于西式抛石机。它与中式抛石炮的主要不同点有两处:一是炮杆头部没有绳索,不是靠人力拉下,而是挂了一个装满石块的配重木箱。二是采用简易机械控制拉下的后半段炮杆,通过拨开机关解除控制,使前端配重木箱快速下落,发射尾部的石弹。但是装弹时需要把后杆拉下来。其制作者是回回人亦思马因和阿老瓦丁。

    《元史·亦思马因传》云:“亦思马因,回回氏,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与阿老瓦丁至京师。(至元)十年,从国兵攻襄阳未下。亦思马因相(审察)地势,置炮于城东南隅,(石弹)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宋安抚使吕文焕惧,以城降”。

    当时,元军指挥攻打樊城、襄阳的将领中有一个猛将叫作阿里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