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173节 (第4/7页)
他这里托管财物,这项业务也没做起来,只剩放贷一项了,当朝找钱庄借贷的利率很高,官方指导价是月1分5厘,一年就是18个点的利息,要是借了今年还不上,次年转息为本,本又生息,民间称之为“羊羔利”,感觉后世说的“薅羊毛”似乎跟这个有点渊源,一旦负债,多数人因为偿还不起而“破家散族”,所以除非走投无路,一般人没人去借高利贷的,但陆谵开办的钱庄七八万银子就是打这上面亏的,放出去的五笔银子中,竟有五笔是坏账,借钱的人到期或是跑了或是赖账,钱庄连本带利息一分没收回来。 盖因陆谵不会追债,没那份逼得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狠辣手腕,不亏才怪。 卫景平甚至觉得,那些人说不定吃准了陆谵身上那份读书人掩饰不去的迂腐味儿,从借钱那一刻起就生了赖账的心思,压根没打算还。 “天真了。”他自言自语地道。 没有后世网络社会那种信用约束,还是有很多人不讲诚信,甚至专门钻这个空子的。 卫景平挥笔在纸上画了个大坑,在上面写了个“八万两”,而后贴在书案上,以提醒自己日后别踩这个大坑。 看来“发商生息”,在这个朝代想靠着拉存款和放贷之间的利息差赚银子的这条路比想象的更艰难,更不好推行。 …… 理完钱庄的账本,卫景平起身走到院中,天空正飞舞着鹅毛般的大雪,忽然卫容与穿着粉糯糯的斗篷扑了进来,抱着他的腿喊:“小叔,三叔和三婶回来了,祖父喊你过去。” 卫景平一把抱起小丫头就往卫宅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