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二十章:元日大朝会 (第5/6页)
者都没有缺席。 从倭国来一次大唐不容易,弄不好就会遭遇海难船毁人亡,于是乎每年年底倭国就会同时派出十几支遣唐使,只要有一支使者队伍顺利渡海来到大唐就是万幸,因为他们实在是太想要列席大唐元日朝贺了。 在李破军看来,倭国一根筋的按照朝会日期来决定启航日期,完全不顾海上冬季的恶劣气象,船只和航行技术又那么烂,不翻船才怪呢。 其实,冲着倭国这股子轴劲儿,不顾艰险来朝贺,心很诚了,在李破军看来,还有点搞笑,倭寇万里迢迢的按时来了也是没多大必要,他们又不是主角,只是在天朝皇帝面前露个脸,吃个饭,参加个会议,搞不好天朝皇帝还不记得他们呢,这么拼也真是算良心了。 不多时,钟声响起,朝会时间到了,京官、外地官员还有各国使节都赶忙听住话头,整理衣冠,然后在监察御史和通事舍人的引导下,依次入殿,按部就班。 京官、外地官员和各国使节不下千人,绕是太极殿够大,也是略显拥挤。 在一阵恢宏的鼓乐烘托下,大唐皇帝李世民一身冠冕,隆重出场,好不威严,自古巍巍的皇者威压扑面而来。 群臣跪拜山呼,而后礼部尚书陈叔达作为代表,奉上贺表,贺表结束,侍中高士廉又代表皇帝宣读纶音,“…屡新之庆,与公等同之…”等等。 总之一切按部就班,虽是隆重大气,但也是颇为无趣,只因太严肃了,所有人都是绷着脸一脸肃然,连平日里朝堂上都嘻嘻哈哈、嬉笑怒骂的程知节都一本正经。 而后由户部尚书贡纳各州贡物,礼部尚书贡纳诸国贡物,中书令宣读各州、诸国上表,黄门侍郎跪奏祥瑞等等。 这些贡物、上表等等也不可能全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