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_第二百四十章:曲刃直刃,军刀改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章:曲刃直刃,军刀改制 (第6/10页)

 许奕凝视着宣纸左侧所绘匈奴弯刀。

    提笔缓缓于刀身之下写下了前兵马大将军赵青曾点评匈奴弯刀的一句话。

    ‘有环刀,效回回状,轻便而犀利,靶小而褊,故运掉也易。’

    此言中的‘效回回状’并非单指大食国,而是指西域所有同一种信奉的民族。

    自赵青的角度来看,匈奴弯刀轻便而犀利,使用起来无需耗费太大的体力。

    因其刀柄过短过细,故而一只手即可持握。

    且佩于腰间之时,不易触碰到左臂,故而十分适合骑马使用。

    因匈奴弯刀过于轻便。

    故而其主要的作战方式‘拖刀式’。

    即借助战马的冲击力,在战马高速移动时,右手握住弯刀刀柄,右臂展开。

    使弯刀随着战马一同高速前进。

    在接触敌人的一瞬间,靠着战马的冲击力。

    让刀锋直接割破敌人的身躯亦或者头颅。

    在许奕看来,这种刀法至少有着两大好处。

    其一,令骑兵无需费力去噼砍,从而达到节省骑兵体力的目的。

    其二,因刀身弯曲,故而刀锋割开敌人的身体后,自然而然地便会划开,从而避免了因冲击力过强,进而导致丢刀的致命危险。

    尤其是马上作战时,骑兵在丢失了长柄武器后,战刀便成为了骑兵杀敌的首选。

    然,凡事皆有利有弊。

    匈奴弯刀虽较之直刃刀更为轻便。

    但在冷兵器战场上,兵器的重量对于杀伤力有着决定性影响。

    匈奴骑兵一旦冲锋过后,被敌军拖入鏖战中。

    那么其手中的弯刀则无异于成了一种摆设。

    试问,在丢失了战马的高速冲击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