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六十九章 瑷珲除暴(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瑷珲除暴(3) (第3/6页)

着,盼着,望着那朝廷有朝一日能荫护他的子民。

    李安生暗暗心惊,怪不得沙俄要强占江东六十四屯,百姓竟富足至此,不到千人的屯子能有七百多头牲畜,而且其中还有三百匹马。可想而知,人数少些的屯子即便牲畜没这么多,但比例也是相当高的。

    而且听窦固说到,大多数屯子都有私塾,孩子们四五年间念完四书五经,有钱的便再去瑷珲城读书,这已经很了不起了,中国教育程度最发达的江浙地区也无法办到所有孩子都读四五年的书,并且多半还要继续“深造”的。

    要是没有沙俄的暴行,几十年下来,这江东六十四屯便能够自为一体,繁华程度不下于江南小城。

    窦固见李安生并没有不满自己有意的将他们引到此地,反而对当年的惨祸颇有探究的心思,便一五一十的回忆起当年的惨案来。

    “我们屯人多势众,还能且抗拒且退走,大部分人都能躲藏起来,事后逃到南岸来,可小些的屯子便没这么幸运,奚文山家的屯子便被俄军都拘于大屋内,大部分被活活烧死。文山当时在瑷珲城当披甲兵,倒是逃过一劫。”

    原来各屯的青年人,到了十八岁,每逢二、八月都要到瑷珲城进行骑马、射箭等cao练,合格的当“披甲兵”,其余的作为民勇,奚文山因此能逃过此劫。

    李安生与王伏白等人都没有想到书生气十足的奚文山当年还是瑷珲城第一勇士,弓马纯属。

    奚文山早就在旁默默垂泪,两鬓隐约有白发点点,可想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