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_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4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474节 (第2/7页)

丛澜很重要,她是宣传的重点,但不能只依赖她。

    “迄今为止,普通人、冰迷、懂一点技术的、技术粉,数量是依次大幅度降低的。一般人看不明白花滑,冰迷里也有90%的人只为了看个热闹,了解一点规则知道花滑有几个跳跃、赛事打分标准的太少了,”詹吟给张简方汇报时说道,“我们要让大部分人记住,有一项运动叫做花样滑冰。”

    一口气吃不成胖子,丛澜冬奥夺金掀起的水花都很局限,更别说一场简单的国内赛事了。

    让人们看了一场比赛就痴迷花滑,这很不现实。

    目标放低一些,让观众们看了以后,记住“我曾经看过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这个比赛叫做花滑。”,就足够了。

    故而,一直心心念念自家比赛没有gala想要塞一个gala进去的张简方,采纳了詹吟上交的许多建议。

    国内的冠军赛,既是花滑比赛,也是一次新的赛事模式尝试。

    “不管成功与失败,不迈出这一步,就永远不会知道路能不能走。”张简方拍板定音,大力支持了詹吟的策划。

    但这是一次太过大胆的尝试,张简方表面沉稳,实则关上办公室房门后,肩膀垮塌,担心得不行。

    ·

    “花滑原来是贵族运动,包括现在,入门门槛依旧很高。”丛澜边做作业边跟梅山雁说道,“篮球足球想入门,几十块钱就能开始练,后续要进步要正式训练了,才需要更好的场地、装备,但花滑,就算是入门,也得几百块钱。”

    外出交通、冰场和冰鞋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