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5章:通事很重要 (第2/6页)
子,让他使用。” 所以,番鬼佬的语言水平不高,所识“洋字”亦不过货名价目与俚浅文理,不特于彼中兵刑食货、张驰治忽之大,焉无知。葡萄牙人最先到达中国,并在十六世纪后期至十八世纪期间,几乎垄断了中西贸易。 所以,,从西元1517年以后的一个世纪后,到中国去的欧洲商船都是葡萄牙人的,而他们的语言、文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沿海的通用语了。因此,在西元1637年,第一次来中国的英国人,除了通过一位只懂中、葡语言的“通事”之外,就再也无法与中国人打交道了。这就让明朝官府不用担心英国人刺探到情报。 但是,随着“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开始,英国人在中、西贸易中后来居上,使得英语取代了葡萄牙语,成为了中、西交往的主要通用语言。这说明语言之间在争夺“生存空间”,弱势语言被淘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通事”使用的葡萄牙语和英语都只是一种简单的中、外混合用语。比如在西元16世纪末至西元18世纪中叶,“通事”所使用的语言,最先是“广东葡萄牙语”(pidgi tuguese)是葡萄牙语同汉语的简单的结合。而pidgi 语言是指不同语种的人们在商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混杂语言、混杂行话。 而后来的“广东英语”(ca to e glish)专指在广州的中国人与西洋人之间用做进行商业交易和往来媒介的独特语言。这种英语到了“五口通商”以后就发展成“洋泾浜”英语(pidgi e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