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9章:西洋人的修仙路(2) (第3/6页)
,恰好望见鼻端,故取以为准,只是垂帘恰好,任彼光自然透入,不劳你注射与不注射。说明‘打坐炼气’与‘静心凝神’不能只看表面,不能三心二意。 看鼻端,于最初入静处举眼一视,定个准则便放下。如泥水匠人用线一般,彼自起手一挂,便依了做上去,不只管把线看也。说明‘打坐炼气’是看鼻端只是形式主义,真正的是要静心凝神,心无旁贷才有效。 止观是佛法,原不秘的,以两眼谛观鼻端正身安坐,系心‘缘中’,不必言头中,但于两眉中间起平处,系念便了。光是活泼泼的东西,系念两眉中间,光自然透入,不必着意于中宫也,此数语已括尽要旨。 其余入静出静前后,以下止观书印证可也。‘缘中’二字极妙。中无不在,遍大千皆在里许,聊指造化之机,缘此入门耳。缘者缘此为端倪,非有定著也!此二字之意,活甚,妙甚。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 ‘止观’二字,原离不得,即‘定慧’也。以后凡念起时,不要仍旧兀坐,当究此念在何处?从何起?从何灭?反复推究?了不可得。即见此念起初也不要又讨过起处,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境,此是正观。 反此者,名为‘邪观’。如是不可得已,即仍旧绵绵去止,而继之以观,观而继之以止,是‘定慧双修’,此为‘回光’。‘回’者,‘止’也;‘光’者,‘观’也。‘止’而‘不观’,名为‘有回而无光’;‘观’而‘不止’,名为‘有光而无回’,志之。”这体现了“佛家”常说的“湮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实际上是一种“打坐炼气”的“玄妙法门”。 第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