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330章:恩威并施,未雨绸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0章:恩威并施,未雨绸缪 (第2/5页)

、杀戮最多的就是当时震惊天下的“郭桓案”了。

    明朝洪武十八年(西元1385年),经御史调查后,发现户部侍郎郭桓勾结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彧与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利用征收官粮及鱼课、盐课之便利,谋取私利达2400万石以上,贪污金额触目惊心。

    朱元璋命令审刑司主审官吴庸严厉拷讯,发现此案还牵涉到六部重要官员,包括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人。其涉及面之广、涉案金额之大,让朱元璋勃然大怒。

    于是,朱元璋下令严厉处置:“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就这样,数万人因此而死,但也由于打击面太广,导致冤死很多无辜之人。“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

    朱元璋用这一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天子一怒,流血千里”。此案一出,让京城和各省的官员们无不胆战心惊,哪怕是偏远地区的小官也不寒而栗。“郡县之官虽居穷山绝塞之地,去京师万余里外,皆悚心震胆,如神明临其庭,不敢少肆。”这说明了朱八八从骨子里痛恨贪污腐败,并坚决把贪官污吏除之而后快!

    明朝以前,大写数字记账的方法尚未普遍推行,通常是使用“一、二、三”等汉字,这种方法容易涂改,难辨真伪。因此,官员们便通过做假账来贪污大量钱财,让朝廷追查起来千难万难,甚至死无对证。

    所以,朱元璋绞尽脑汁后发明了一个专门针对记假账的办法,那就是将记账数字改成“大写数字”并全面推行,即将小写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