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3章 世道纷乱 (第1/4页)
景皓二年,秋末冬初。 太保刘青将南方九郡完全收复,并暗中控制朝廷的六郡,以十五郡之地割据南方。 景皓帝连下八道圣旨,要求刘太保回京述职。 但刘青不听调,也不听宣,视圣旨于无物,积极整兵,在与朝廷接壤的边界处修城筑墙,称此为边关。 消息传出,举世哗然。 刘青的反叛之心路人皆知。 景皓帝在群臣的劝说下,先礼后兵,三次派出大臣,去南方劝说刘青知途迷返,给足了仁义。 而刘太保也同样还足了仁义,保证不造反,不称王,生生世世都是大坤子民。 并说修墙只是为了抵御蛮夷,免得内地遭蛮兵侵袭,毕竟他们长途奔袭的方法防不胜防。 唯有高筑墙,才能将外敌挡在九郡,不使陛下受侵扰。 一时间,民间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说刘青要造反,大逆不道。 一种说刘太保忠君报国,为护江山安宁,宁愿被朝廷误会,也要修墙,由九郡来承受蛮兵的锋芒,舍小保大,这是大仁大义! 百姓听风就是雨,没有辨别真假的能力,刘青之前缔造的“爱国”人设起了作用,大多数人都比较支持第二种言论。 这场舆论战,影卫略胜一筹。 朝廷要想开战,必须先统一众人的思想,否则民心不齐,讨伐忠臣,只怕还没开打,大军便先倒戈了。 镇抚使指挥使孙德海,因指挥不利,遭景皓帝训斥。 而事实上真正主管情报的马六,没搞好舆论战,理当担责,可六叔不但没被处罚,反而高升成了副指挥使。 之前没有这个职位,专为马六而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