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_第二百四十二章:肃氏度量衡新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二章:肃氏度量衡新规 (第2/6页)

位换算过于复杂、累赘,不利于计算。

    因此。在考虑了一阵后,赵弘润选取了大魏境内越来越常见的稻米作为实物的恒定标准。

    首先,他先叫冶造局的工匠们,利用最简单的杠杆平衡原理制作了一只木质的托盘天平秤。然后取来一只足够装240粒稻谷的小布袋,先用天平秤称出这只小布袋的重量,用那些稻米作为计量单位。

    随后,在那240粒稻米中减掉等重于那只小布袋的米粒,得出了『両』的重量。

    而在此之后。赵弘润并没有选择『一斤十六两』的换算方式,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复杂的计算方式不利于日后他们冶造局计算大批量的物件重量,也不利于他日后推出十进位的乘除,因此,赵弘润决定,将『一斤』的重量,恒定为『十两』。

    这种新的斤制,即日后冶造局率先采用的『肃斤制』,由于所选择的稻米约比黄米重一倍左右。因此,一肃两几近相当于二旧两,不过,因为肃斤制采用的是十进制,因此,一肃斤并不到一旧斤的两倍。zWWx.org

    但不可否认,无论是在肃斤制新规下,无论是肃斤还是肃两,都要比旧有的斤两制重得多。

    可遗憾的是,在场的人。绝大多数均不能理解赵弘润为何采取稻米作为衡量物,也不能理解他为何将斤两的换算规定为十倍,而并非是原先的十六倍。

    在此之后,赵弘润又规范了『钧』与『石』的重量。规定『1石=10钧=100斤=1千两=1万钱=10万铢』,在这个新规下,一肃两约等于旧一两的2倍,一肃钧约等于旧一钧的2/3,但一肃石则约等于旧一石的5/3。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