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7、心思各异 (第3/5页)
随意的话,其实都是慎重考虑的结果。吴强就在心里提醒自己:与周思国聊天,一定要严谨,自己再也不能信口开河了。 周思国陷入了沉默,像是在思考。周思国呷了口茶后,又道:“前两天,回老家给爷爷上坟,发现村边有一处苹果园,树叶都快落光了,但树上依然挂了许多鲜红的苹果,如同一串串红灯笼,很是好看。我感到非常的惊奇。因为在我的印象中,那一百多亩的苹果园,果树是早年种的,当时由于缺乏管理,一直没有挂苹果。回家后,我问我的母亲缘由。我母亲开始也不解,似乎我的问题有些多余。母亲对我说,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母亲还告诉我,当时上级鼓励村里发展多种种植,村里就挤出一百来亩地,种上了苹果树。后来,村里实行联产承包,就将苹果园的苹果树一起分给了村民。每家十几、几十棵不等,比较分散,形不成规模。本来种植苹果树就是行政命令干预的结果,村民又不懂苹果树管理,那苹果树就一直疯长,远看一片绿湖,近看一窝窝高蓬的绿草。一天,一外地人路过,觉得这么大的一个苹果园荒废了,有些可惜,就找到村干部想承包果园。条件是,每棵苹果树,每年上交村里五十元。树里一核算,什么也不用管,一亩地一年坐收两千多元,远比种庄稼合算,就答应了下来。随后发生的事,让全村人极为不解。那外地人承包后,却将树从根全砍了,一百多亩地,成了白花花的荒地,而那外地人说话也算靠谱,每年年底依然如数上缴承包费。结果不出几年,情形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果树开始挂果了,而且每年都在呈几何增加。除了承包费外,那外地人,每棵树可以赚到近千元。这时,村里人如梦方醒,觉得亏了,想收回果园。但有承包合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