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_第569章 劫富济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9章 劫富济贫 (第3/7页)

 这还没有算上朝廷如果要兴建水利或者修葺城池、维修道路,疏通运河等方面的工程费用。

    如果还沿用朝廷的旧税制,朝廷过一年就得倒欠上两三千万,这还只是维持正常的运转,还没计算战争或者遇上灾害等需要额外支出的时候。可以说,税制不得不改,不改不行。不改,一天都维持不下去了。易风虽然有自己的皇帝私人产业,一年有不少的进项,可光靠着皇帝的内帑支撑,不是长久之事。易风早就在计划着税制的改革了,只是之前还没有完全掌控朝廷,因此也无法一步到位。但如今在位已经一年多,内内外外也清理整顿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正式提出来,自然会阻力小些。

    况且,促使易风改革税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均田制根本是个维持不了多久的政策,而租庸调制就是以均田制为基本。均田制一坏,租庸调制也就失去了根本,国家的税制也就会崩坏。做为一个有着不一样见识的皇帝,易风当然不能等到以后崩坏了的时候再去改。

    唐宋推行两税法,每年的两税收入都在两千万贯上下,尤其是中唐时推出两税前一年的税收不过几百万贯,推出两税后立即翻倍。而易风的新税法虽然也叫两税法,但主要是取春秋两季上税之名,实际上却已经与唐宋的两税制大为不同。唐代推行的两税最重要的是分为户税和地税,户税是按每户的贫富不同划分各种富等,然后不同的等级定不同的税款,而地税则基本上是统一的,北方等地每亩纳田租一斗左右,南方更富裕的田地则为一亩一斗到三斗左右,而代役钱等杂税也被统一纳入了两税之中。百姓的税一年分春秋两次交,按官府定下的户等和田数交纳户税和地税。而这个数额,则是由官府提出预料好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