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 退避三舍 (第2/6页)
“自以为是,造假者专门研究你这样的人心态,做出针对性的精仿。” “打了眼还沾沾自喜,以为捡了天大的漏。” “我看你是被漏给捡了!” 这番话,听的不少面露讥笑。 死到临头还想翻盘? 朱同仁手里的包袱瓶,怎么看都没破绽。 这小子居然大言不惭,指桑骂槐。 “你说我的瓶子是假的?”朱同仁当然能听出来,脸色一阴,冷哼道:“小子,饭能乱吃,话可别乱说。” “我们是立过字据的,你已经输了,还不跪下磕头拜我为师!” 李重楼的话,他当然不会当真。 没有人觉得自己捡的漏会是假的。 更何况他这种自以为研究瓷器多年的行家。 可惜,站在他对面的是李重楼。 天下鉴宝者,无出其右。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鉴宝至尊。 这种色厉内荏的腔调,落在李重楼眼里,一文不值。 面不改色,侃侃而谈:“包袱瓶,又叫布袋瓶,取的是谐音‘包福’,寓意吉祥。” “始于清康熙晚年和雍正年间,由于其器形独特,寓意又好,所以后世争相仿制,成了宫廷皇家常用之物。” “你手上的那支,看款形纹饰,仿的是乾隆款。” “不过包袱瓶在清中期并不畅行,反而到了清晚期又开始流行起来。” “民国时期,犹其多仿品。” “因为那时的人,觉得在瓶子上画丝带披肩很时尚,很时髦。” “多以居仁堂仿出的精品为主,但底下并没有落洪宪的款,也没有居仁堂的款,而是以仿古乾隆年制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