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2章 大生产大互市(下) (第3/5页)
财也不是盖的,见有利可图,在贩粮的基础上组织起了贩茶队和贩布队,从南方运茶运布北上走私。 至于这些商人是怎么突破明廷的层层封锁而进入顺天府的,万磊是不过问的,他只想鼓励更多的商人北来,这样顺天府的商品也好顺着回路往南贩售,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贸易网。现在,顺天府只有煤油蜡烛和化妆品这几类特产,不过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特产,比如说糖,酒精,醋酸,甚至还会有羊毛制品。 所谓衣食住行,衣为先,百姓吃饱了饭,自然是要买好衣服穿的。顺天府百姓没有劳役负担,可以保持旺盛的生产力。再加上燃油便宜,晚上也可开工,就算搞棉纺,也比江南的织户有竞争力,现在所缺的,只是技术和原料。 技术可以持续升级,不过原料就有点麻烦,顺天府附近可没有产棉区,没有原料,那就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万磊向蒙古大量收购羊毛,走发展毛纺织业之路,生产高级的毛毯毛衣四处贩售。 其实,明朝的纺织业还是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生产力低下,不管是棉纺麻纺毛纺还是丝纺,所费的劳动成本相差并不多,所以,麻棉所织就的布匹也不比丝绸便宜多少。而羊毛的价格不比棉花贵多少,只要能鼓动蒙古人大量圈地养羊,就能有大量原料。 有原料就能扩大生产,只要出产的毛布质量好,不怕卖不出好价钱。把毛纺做好了,积累了足够多的技术、人才和设备,想扩张搞棉纺也不是什么难事,以后再发明纺纱机和织布机,大量廉价的成品布想出口就出口,想内销就内销,完爆江南棉纺业之后,顺天府就是真正的衣被天下。 别小看纺织业,弹丸之地一般的英伦,就是靠毛纺织挣取殖民“大国”西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