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请降 (第6/8页)
始昌令,在齐万年起兵反晋,阎式、李特等率关陇流民十余万流入巴蜀、汉中。 流民共推李特为主,为行镇北大将军。阎式担任李特的谋主。成汉建国,李雄即皇帝位,拜阎式为尚书令。除了世家之外,文武百官都出身粗豪,无朝廷之仪,阎式上疏请参考汉晋故事,立百官制度,李雄听从。 在阎式身后,则是仆射杨褒、太宰李国、司空李离等人。 在这些人的后面,则是几个本地世家的人,譬如谯同、张备等人。 原本李特李雄带着六郡百姓到益州就食,没想到稀里糊涂的成为了流民帅,又以为晋朝已经时日无多了,便成立汉国。 结果... 齐王之乱被平定,他这边变得风雨飘摇起来了。 尤其是本地世家的势力,最让他头疼。 对于益州的世家势力,李雄还花费了不少时间,才搞清楚他们的关系。 说到益州本土世家势力,就不得不从刘焉刘璋父子说起了。 东汉中平五年,刘焉向汉灵帝提出“废史立牧”的建议,原因是因为当时地方的情况确实是比较恶劣,理论上刺史只有监察的权力,没有行政的权力,州刺史权重太轻,处理突发的事件有些不方便,所以就干脆用州牧换掉州刺史,派一些宗室清流到地方,算是为汉室留一条后路。 其实刘焉并不是真正忠于汉室,因为在东汉的乱世中,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朝中重臣还不如地方长官。 至少地方长官能够掌握的资源比朝中要多得多,也能更好地进入到中原逐鹿的状态。 正巧在当年比较乱套,各地黄巾军复起,益州刺史郤俭政绩不佳,于是刘焉得偿所愿,成为了益州牧。 光成为益州牧也不算真正控制了益州,就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