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89.令赵官家头痛 (第4/6页)
备,也灌水六尺余,屋中有水如流泉,不仅住不了人,还泡坏了许多粮食,你这个办法,倒是能解决许多问题。” “这有许多都是漕船,粮食基本不成问题,就算吴江城头被淹了,靠着这个浮城,咱们也能度过难关。” 看完自己的杰作,赵孟启便牵着绾绾在城中绕了一圈,才往县衙走。 这几天,他都是这么有意无意的多在百姓面前露脸,所以城中百姓虽然紧张,却并不慌乱,对官府的指挥安排都比较听从。 …… 临安城,大内福宁殿。 赵昀坐着,单手撑在案上,捏着刺痛的额头。 引发他头疼病的罪魁祸首,正是摆在案面上的吴江急奏。 这封急奏在早上到了,让已经偷懒十几天没上过朝的赵昀,不得不临时召开朝会。 打扰赵官家的逍遥生活也就罢了,等奏章内容已宣布,满朝大臣就炸了锅,一个个对燕王口诛笔伐起来。 这个要追究燕王擅自私离临安之罪,那个要惩处燕王擅权,胡乱插手地方事务,刑部的嚷嚷着燕王干涉刑案,草率定罪行刑,于法不合,必须重审。 那礼部徐侍郎更是跳脚,口口声声说自己孙子本性纯良,绝对不会做失礼违法之事,一定是被人诬陷云云,请官家下旨立刻制止燕王的胡作非为。 兵部也对燕王私自调动厢军表达了不满,因为这本是兵部的管辖范围。 至于户部,那更是因为漕运被截而大为光火,不止漕粮断供会对临安造成巨大影响,而且百官三军的俸禄也等着各路上贡的赋税来发放。 总之赵孟启就成了朝堂上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唯有首相董槐还记得正事,但对赵孟启开闸泄洪之举也是持有反对态度,请求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