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40.冗官? (第2/6页)
导的是皇权不下乡,基层社会都是由乡绅代为管理,一个县里,真正有品级领俸禄的官员也就那么小猫三两只,行政要依靠数量更多的胥吏。wap..OrG 这种方式,看似减少了国家财政支出,实际上乡绅和胥吏都在用各种方式索取利益,对百姓来说,行政成本并未减少,反而更大可能是增加。 王安石的本意就是把隐形成本制度化,统一纳入到国家管理中,而实际上,他这种改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只可惜这种从上往下的改革存在太多漏洞和错误,也难以稳定持久。 论政治智慧和施政手段,赵孟启自认为是远远不如王安石的,此时的环境也不允许他在官制方面大动干戈,所以他打算换个方式试试。 从下往上,利用田庄改制,试验建立基层管理机构,成功后再慢慢向上层延展。 赵孟启侃侃而谈,表述着自己的观点,“豪强隐漏转嫁税赋,胥吏渔利百姓,其实都是管理缺失造成的,与其这样,不如官府把缺失填补,拿回被‘偷走’的税赋,将应有的职责都担负起来,建立基层组织,如此才能尽可能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基层组织?”吴潜念叨着这个词,然后有些不解的看向赵孟启,“殿下所说,似乎有些类似于保甲制,只是不知区别在哪?” 保甲制其实是由军事制度演变而来,真正作为一种基层政治制度则源自王安石变法,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保甲制侧重于军事和治安,本质上也是一种乡村自治,在我的设想中,却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