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55.财王 (第4/7页)
一部分安置问题,简直是两全其美。 接下来赵孟启又讲了一些关于开发公司的运作以及对流求开发的大概步骤,士绅们边琢磨边议论,越发觉得可行。 不过也有人发现了问题,“殿下,有了流求确实解决了原料问题,将来就是生产几万万斤也是很可能,但一贯一斤怕是卖不了那么多吧……” 就是啊,几万万斤就是几万万贯,朝廷收税都收不到这么多,大宋终究还是穷人占大多数,有钱人即便也不少,但总不能把糖当饭吃吧。 虽然人人都爱吃糖,但糖也不是必需品,这要是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那就不是宝贝,而是废物了。 士绅们惊醒过来,心头发凉,所有目光都集中到赵孟启身上。 赵孟启却不慌不忙,“别慌,孤先给你们算一笔账,如今一亩上等水田精耕细作一年两熟,也就产出三石大米,但甘蔗只需旱田,耕作远不用那么精细,亩产最少也有三四千斤,出糖三四百斤,和大米产量相当,但这糖再便宜,也不可能比大米便宜吧。” 后世甘蔗亩产可达四五吨,出糖率在百分之十五以上,这时候品种要差点,但赵孟启所说的产量绝对没问题。 此时大宋的物价高涨,大米在正常时节一斤十文左右,粗糖一斤六十文到一百文之间,就算雪糖产量上来降到粗糖的价格,依然也是暴利。 士绅们细细一想,虽然不清楚雪糖真正的出糖率和生产成本,但也肯定是有利润的,无非就是赚得没那么多而已,于是都稍稍放下了心。 也有人说,“大不了咱们少生产一点便是,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