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0章:悲喜各不同 (第1/7页)
定下赌约,杨集匆匆忙忙赶回了王府;王府府门和大兴那座不大一样,宏伟壮丽虽是更胜一筹,可是列戟却从十八支变成了十二支。 列戟是一种彰显尊荣显赫方式,此方式自周朝即有,然制度不明、数量也没有严格的限制;到了南北朝,列戟制度处于草创阶段,所列之物不仅仅是戟,有时为槊、斧、戈。大隋立国,列戟制度得以确立,正式成为官方政治赏赐的的国制,由朝廷颁发给官员以及有战功的武将,世家门阀再也不能像以前那般擅自列戟、数量也有了严格的规定。 按隋制,列戟分为申请、审核、颂发、收回四个流程。显贵人家想要列戟;需职事官、勋官、散官均为三品。即是说,达到条件的官员先是向礼部申请;礼部礼部司负责对申请者的职事、勋、散官资格进行审核,确定三项完全符合条件后,批准授戟,然后再由军器监打造、发放。如果获得这项殊荣的人死了,或是降职、犯罪,礼部和军器监将列戟收回。 高颎的长子高弘德在开皇年间,因父功受封为应国公,于是他也申牒请戟,但由于齐国公府已有彰显高颎功绩的列戟,时任工部屯田侍郎的柳彧认为申请不合理,理由是一处府第只能列一套戟槊。最后柳彧的意见被采纳,朝廷驳回了高弘德请戟要求。于是这又成了规定之一。而杨集家,便是这种情况。 杨爽生前挣[zhèng]到了十八支列戟,按规定,他死后,列戟要收回销毁,但是他是杨坚、独孤皇后一手带大的人,而且生前功绩太大,堪称是大隋的军魂、精神、丰碑,所以军方强烈要求特事特办,本就不想收回的杨坚也就顺坡下驴了。 这也导致大兴城卫王府,没有彰显杨集功绩的列戟,大隋如今迁都洛阳,所以门前这十二支列戟,代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