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第418章:爱才心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8章:爱才心切 (第3/7页)

的活儿,都一股脑的往他身上推。

    这是人干的事吗?

    说起来,杨广这种念头,还是杨集造成的:杨集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一心为国、无事不成的干练作风,导致杨广的期待感无限拔高。

    杨集无论做什么,杨广总是忍不住拿去和文武百姓比。

    这一比,差距就出来。

    杨广面色不豫的叹了一口气,沉声说道:“雍、北、幽地方军吃空额四成,京兵吃空额的差不了多少。更可怕的是,还有几成是老弱之兵,都五六十岁的人了,怎么可能打得了仗?”

    开皇年间,大隋王朝出于统一天下、北征突厥所需,光是常备战兵就有七十万人,若是加上州兵、府兵,随随便便就能募集到一百五十万精兵。但是进入仁寿年间以后,战争已经从大范围备战、大范围作战,变成某个州与突厥作战,根本用不到朝廷的军队。

    比如说杨集,他打了这么多战争,除了第一次派史万岁和杨纶带三万精兵助战之外,他所打的其他所有外战都没有朝廷精兵;而他打党项的时候,虽然用朝廷借兵了,可那只有一万精骑而已。

    但是到了杨谅造反之时,杨广东拼西凑,才凑出五万精兵给杨素,加上陆陆续续就位的精兵,兵力也不出超出十万人。如果再把当时拱卫京城、守卫各处要塞的朝廷精兵也一一算上,朝廷能战的常备精兵,顶天就是三十万人。

    这就意味着另外四十万精兵根本就不存在。

    可是兵部的名册之上,至今还是七十万;而朝廷,至今按照七十万的标准发军饷,那么另外四十万名精兵哪儿去了?这四十名精兵的军饷最终到了何处?

    又被谁吃了?

    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