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第525章:大隋战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5章:大隋战略 (第3/8页)

人比他更有发言权。有他在,大隋可以跨过盲人摸象、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直接进入主题的核心。

    “圣人!大隋想要达到民富国强,我认为当前有两个方面可以发展……”杨集等到议事堂相国一一发表看法,便站了起来,他没有说是哪两个方向,而是先说大隋现状,以便增加说服力:“我大隋地广人稀,很多劳心费神、耗时耗力的金贵商品因为供大于求的缘故,卖不出应得的价钱,如是一来,从事这方面的百姓落得吃力不讨好的下场,如果我们大隋的商人将这些商品运到西方,再从西方购买大隋短缺之物,那么东西双方便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之局。有鉴于此,所以我认为主要发展方向是开辟丝路新路线,以丝路促进东西方贸易往来、以丝路促进东西方交流。”

    “只要丝路畅通、开辟更多新丝路,东西贸易就能大幅度刺激大隋经济;而往返于丝路的商人因为稀罕商品有销路、大获利润,势必争相向百姓购买,商人相互争夺之下,价钱一定节节攀升,百姓也能获得更多的钱财。这是好处一。

    大隋是农业大国,在农耕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只要没有发生大灾难、只要杨广没有倾国之力去对付高句丽,那么自给自足全无问题。然而大隋手工业的从业人员众多,造成了商品过剩,最终出现了恶意降价竞争的局面,使得一些小作坊纷纷破产,陷入了贫困潦倒的窘境。

    面对此窘境,杨集觉得大隋朝廷有义务、有必要开通国与国之间的交易渠道;而丝绸之路,也是因此而存在的。

    朝中重臣,看通这一点的人不是没有,但丝路交错繁杂、西域诸国关系复杂,大隋又还没有彻底控制西域诸国的威望,所以在座的人都说徐徐图之。但是朝廷可以徐徐图之,商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