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第256章:军事政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6章:军事政变 (第2/7页)

,于是大家干脆废了宇文家,改为支持杨家。

    只是关陇贵族支持的杨坚更有魄力,做事的手段更加老辣,甚至想从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教育上铲除关陇贵族。所以他自然比宇文护、宇文邕更不得“民”心。要是有人仿效宇文邕,对杨坚、杨广来个斩首行动,恐怕也是“举国欢庆”。

    而当下的仁寿宫,具备“斩首行动”的条件,这其中的关键是他看到仁寿宫内的防卫力量是右卫。

    右卫上将军是他杨集、右卫大将军是宇文述、右卫将军是史祥,他们三人全部是杨广的人,自然不会斩了杨坚和杨广的首。但是另外一个右卫将军柳述却是杨勇的亲信,如果他在换防之时,集重兵来一个斩首行动,几乎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而且史上记载的“仁寿宫变”虽然语焉不详,且多是指杨广急于夺权、品德不端,但有几件确实是发生了:一是杨广调集东宫八率士兵防守仁寿宫,二是紧急派杨约入京坐镇,三是抓捕了柳述,并赐死前来仁寿宫的杨勇。

    这都是发生在杨广登基以前的事情,给人的感觉不仅十分仓促,也显得没有动脑子。

    之所以说没有动脑子,首先是杨广尚未登基就急匆匆的处死了当了近二十年时间的前太子杨勇,难道不怕杨勇的势力在新旧交替之前发动军事政变?其次、杨谅已经虎视耽耽、磨刀霍霍了,他此时更应该稳住局势,稳住杨勇的势力才比较合理。但是杨广却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最急功近利、最不稳妥、最危险的方式。

    这说明什么?说明杨勇在这个时期,已经严重威胁到杨广的皇位,使他不得不在局势不明帝位不稳的情况下,冒着内有前太子势力造反、外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