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7章:东山论势 (第2/7页)
后两道防线以辽东城等几座大城为依托,组成了很多个要塞堡垒防御集群,然后联成一片,试图把隋军挡在辽西,而现在修建的千里长城,就是以辽水东岸的防线为基础的,只要用城墙把防线上的军事堡垒连接起来,就是一条更为完善的千里长城。 要是把千里长城修城,那么他们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位,而不用担心战火烧到富饶的辽东。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粟末靺鞨宣布献土降隋,辽东的北部地区自然也就落入大隋之手了,而他们设计的自北向南的长城,估计要沿着“南夫余城—金山城—银城—多伐岳”这条新的边界线,拐弯向东了。 不过这里毕竟是燕询的主场,他也不好越庖代俎,而且他也想听一听燕询的看法。 燕询见大家都没有说话,接着又指着那个地方说道:“这个地方,在汉朝的时候,名叫险渎,后来被高句丽更名为武厉逻。可别小看险渎,这里可是很重要的。” “为何?”宗罗睺很是捧场的问道。 燕询介绍道:“因为辽水广阔,尤其是下游的河道被高句丽占领以后,他们就没有疏浚过,甚至连河堤都没有修,于是东岸就形成了宽达几十里宽的泛滥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东西宽、南北长的沼泽地。尤其是在山洪暴发的雨季,这个区域就是难以通行的泽国,密密麻麻的水网、无处不在的沼泽,组成了难以跨越的天堑。” “这个地方,就是辽泽的东部地区;而辽泽西部地区,就是辽水以西,不过我们中原王朝历朝历代重视民生、治水有道,故而辽泽西部消失了,有的地方成了良田,有的地方成了牧场。” “辽东的许多大流量的支流都在辽泽汇聚入辽水,而辽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