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9章:路遇名将 (第2/7页)
孙子虽然说过“上下同欲者胜。”然而他这个“上下”流传至今,已经被解读为君与臣、将与兵的关系,而不是军与民、君与民。 先前,杜如晦听杨集说过军卒来自百姓,是子弟之兵,家中子弟为父老乡亲排忧解难,乃是人子之孝、应有之义。当时他便觉得纵观古之名将,也没有人谁对军民之情有如此机纾之论,当真是如同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一般。 凉州有这么一个“另类的首领”,凉州“兵卒为百姓修补房屋,解百姓之繁难”,并不稀奇;但是关中以及其他地方,出现这种事情,就很稀奇了。 “真心为民的将官其实很多很多,他们不是不知道军民如水一家亲的道理、也不是不想这么做,而是各种制度、各种限制绑缚了他们手脚。”杨集看了看忙碌的将士,继续说道:“我大隋还好,没有什么监军,将军可自行发挥的地方很多,若是换着有监军的王朝,将军们莫不是慎言慎行,连本分之事都小心翼翼的,谁敢去帮百姓啊?” 杨坚所创立的任满即升迁或平调的制度,早已从官场扩大到了军队,这便杜绝了地方官员、将军坐大成患的危险;而且作战之时,掌兵的行军总管都是“空降”某个“战区”的外来将军,战后立即回朝交权。 两者结合,极大的避免了军阀的出现,所以杨坚立国不久,就废除了监军制;之后的大战,他只负责提供军粮、军械,至于前方大将怎么打,杨坚概不过问,要的只是一个战胜的结果。而将军们没有了束缚手脚的枷锁,便有极大的发挥空间,打起仗来,都能随机应变,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将军们本来就是从乱世中杀出来的百战名将,而皇帝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