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第369章:启民西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9章:启民西进 (第7/10页)


    第二天下午,杨集接到了几份简短对公文。这些公文是他那两只矛隼从张掖带来的,而内容是州牧府各曹、凉州各州严重缺少官吏,希望他这个州牧尽快向朝廷要人、要适合凉州政治体制的人才。

    实际上,杨集一直就发现凉州缺人手,一来是他不要世家门阀的子弟;二来是凉州远离中原,人们一般不愿远离家乡,跑来凉州当官;三来是人们认为凉州异常贫瘠、刁民出没、马贼遍地、战争频繁,这又进一步缩小了人才的来源。

    根据公文上说,杨集当初从朝廷带来的人,已经被分配到了庭州、西州、鄯善、且末的官场之上;算起来,执政人才是勉强够用了。现在最缺少的人才,主要是学校的授课老师。

    刘炫、刘焯按照杨集的命令,在入手不久的鄯善、且末办小学,效果意外的好。

    毕竟鄯善和且末原本就是中原王朝的地盘,那里的百姓对大隋王朝有着根深蒂固的感情,虽然后来被吐谷浑夺走了,可吐谷浑夺走的时间不长,而且对当地百姓横征暴敛,因此使百姓们更加怀念中原王朝的统治。

    当隋朝在这里设立州县以后,先是狠狠的打击了当地的土匪和马贼,给了百姓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同时还办户籍、分田分地、明确赋税,给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资料;此外,杨集为了发展当地经济,还让“王府集团”、丝路联盟去经商,收购百姓手中多余的物产。因此,从吐谷浑到大隋的过度,几乎没有什么波折。

    隋朝在鄯善和且末有了民心基础,现在想要推广教育,自然就容易多了,但是人们对教育的热情,使师资力量变得严重不足了。

    “大王,现在怎么办?”旁边的杨善会问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