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第361章:淑英家书定乾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1章:淑英家书定乾坤 (第2/12页)

三来是先帝在世之时,便做了很多不利天下世家之事,使‘大隋皇帝’和世家之间缓和的余地相当少,再加上杨广比他父亲更激进,所以他在改革路上一定是有进无退。若是杨广任由杨集这个改革派首领倒下,以后谁敢扛起这面大旗?谁敢坚定不移的站在杨广这边?谁又比杨集做得更好?

    杨集除了忠心、有能力、敢当孤臣之外,他还两个可以长长久久的优势:首先是不贪权、不思上进。据裴矩所知,杨集在武举结束之后,就向杨广提出了辞呈,并且说什么“州牧不如纨绔之王快活”之类的鬼话,只想躺在京城过“逍遥王”的日子;杨广不答应他‘告老还乡’的请求之后,便又赖在京城、死活不肯走,最终还是被杨广轰去上任的。

    第二个优势是杨集有“盟友众多”,包括关陇贵族、山东士族、南方士族在内的天下世家,都是保证杨集不会倒的天然“盟友”。皇帝对“世家”这个群体十分反感、十分厌恶;尤其是关陇贵族,那更是皇帝恨不得一天拔出的眼中钉、rou中刺。

    这些关陇贵族越团结、越拼命弹劾杨集,皇帝就越憎恨、越想弄死他们,而杨集不仅变成皇帝更加需要的人,而且也会因为关陇贵族,变得越安全、越稳定了。

    正是鉴于杨广的需要、杨集的秉性和能力,裴氏兄弟分析出杨广在这起弹劾事件中,必然会死保杨集。事后,果然不出他们之所料,当弹劾风潮席卷京城,杨广立刻加封杨爽为“开国卫昭王”,将弹劾风潮化解于无形。

    得此结论,裴氏兄弟便决定站在杨集这一边,只是在具体战术上,两人发生了分歧。裴矩主张拉来山东系积极应战,直接把战火从杨集手中接过来,以裴家为主、杨集为辅;而裴蕴却主张让杨集站在前台,他们裴家乃至整个山东士族在后方施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