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7章 (第2/3页)
下一个亭。 出发这天,各村好多人过来相送,韩盈和郑茂等人一直在劝返,可从下桑村开始到末尾的大舍村一直有人出现,若不是看马车已经装满,他们还要往车上扔吃的。 看人太多,又已经出了亭,韩盈专门停下来劝返,好不容易把这些人劝回去,还没走几百米,好家伙,又有上百个人路边蹲着,一看到她们,全都高兴的迎了过来,开口就是: “您是月女吧?我们向阳村/七排村/柳树村……可算把您盼来了,现在草棚都打扫好了,就等着您去住呢!” 第80章 热情亭吏 和这些人相处久了,韩盈能从细节中看出很多门道来。 比如这个头上还带着汗的年轻男人,他的口中的七排村肯定离这里很远,要天刚亮就得和同伴往这边走,这样才能准时赶到,他身边同伴很多,全都是青壮汉子,这么多同村来,是为了在抢人时把其它村都拦住,看他们衣衫不整的模样,说不定刚才已经比划过了。 而除了七排村,别的村也是花招频出,就比如向阳村,七八个胡子一大把的老者也围上来,其中还有一个拿着拐杖,七排村的年轻汉子看到这些老人,没一个敢上前推搡,直接让他们走到前面。 看到这幕,韩盈立刻从车上下来。 汉代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用拐杖的,这玩意叫鸠杖,只有到了年龄才能用,按照郑伯的教导,五十杖于家,六十杖叫鸠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能拿着鸠杖出村等待的,怎么都得六十岁以上! 如今重孝尊老,六十岁的老人出来迎接,韩盈必须要以礼回之,这是经营德行,为以后打基础! 不等这位老者走到自己面前,韩盈直接迎上去,行揖礼,又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