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千万要给自己留条退路啊 (第2/5页)
一旁看柳姨娘上戏妆,捧着小丫头递上的茶杯抿唇不发一言。 原来今日是十五,梨园班子正热闹的时候,不少好戏都挑在今天唱,柳姨娘晚些时候有一出。 柳姨娘原名月盈,跟师父姓,是那一批子弟里唱昆曲旦角最有韵味的,十来岁一本三天连台的,从第一天少人问津到第三天座无虚席,柳月盈一炮而红。柳姨娘是真心爱戏的,唱的最好的当属杜丽娘,年轻时候尤爱那句“不在梅边在柳边”,把名儿改成了柳边梅,陈父便是听后纳的她。 入了陈府,柳姨娘倒也有一年不再登台,不少观众遗憾得紧,只当如此好的旦角昙花一现了。谁知婚后一年,柳边梅再度登台,又是,却只从唱到了,叫座的后半场换了一个旦角上台。此后柳姨娘隔三差五登台,陈父见她并未惹事,便睁只眼闭只眼了。也是柳姨娘生的娇嫩又保养的好,四十多了扮上杜丽娘依旧是那风韵模样。 “少爷,你可知现在唱的那出是什么?” 容霁摇摇头,他也想听戏,可从未有过机会。 “这唱的叫,难唱得紧。这戏当中有这么一句,’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了头发’。少爷可知小尼姑为了个男人最后逃下了山?” 容霁张张嘴,说不出话来。尼姑也可逃下山去? 柳姨娘也没想要个回答,自顾自说着,“我年少时候最爱唱,有时候倒也觉得自己真成了杜丽娘了,誓要嫁个柳梦梅。后来才知,丽娘与梦梅只在戏里有,寻常人家哪能有死死活活的情啊爱啊。” “如今我倒是更爱了,也知爱而不得才是常态。这些年在台上费力气倒也能挣不少,总比花老爷的钱来的安心。少爷啊,再感恩、再动情,也千万要给自己留条退路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