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胶着 (第1/2页)
顾海目光一闪,神色淡淡:“崔阁老不必忧心。当年我二哥十八岁就去了边关打仗。还不是照样镇守边关,立下无数战功。” “我们顾家儿郎,天生便是领兵打仗的料。” 这语气,实在有些狂傲。 崔阁老听了,却深以为然:“顾尚书言之有理。” “再者,谨行此去边关,最重要是安定人心。”顾海又道:“我顾家历代镇守边关,只要有顾家儿郎领军,边军便人心安稳,数十座边城百姓们也会迅速安定下来。有顾杨在,还有顾柏同去边关,上阵领兵之事,一时还轮不到谨行。” 崔阁老这才释然地松了口气:“这样就好。” 顾谨行还年轻,战功多少倒在其次,先保住性命要紧。不然,若有个三长两短,女儿崔珺瑶岂不是要活生生地守寡一世就像太夫人那样? 顾海显然清楚崔阁老的心思,低声说道:“阁老请放心。谨行不在府中,顾家上下自会将崔氏照顾得妥帖周全。” 崔阁老徐徐一笑:“这我当然更放心。” 两人相识一笑,不再多言。 …… 这一日胜仗过后,边关的战局逐渐胶着,敌我双方互有输赢。 吐蕃突厥联军占了五座边城,以此为据点。边军意欲夺回边城,不时发起攻击,却无功而返伤亡颇重。 反之,敌军想再夺边城,便会遭到边军最激烈的回击,死伤也十分惨重。一时间僵持不下。 顾谨行虽然年轻,却颇为沉得住气,并不急着收复边城。下令整顿全军,便严查军中的叛徒。这一查,果然在军中查出了数十个内应。 这些人,大多是军中低级将领,在军中多年。是齐王在十余年前在边军中安插的内应。当年齐王野心尚未曝露,又是定北侯府的女婿。已故的顾湛顾淙兄弟,对这个姐夫也算敬重。这才被齐王窥了空隙,将自己的人安插进了边军里。 此事年代久远,便连太夫人也不知情。 顾谨行查出内应后,毫不留情痛下杀手,以最严苛的军法当众处决了所有内应。然后,派人将数十颗人头挂在训练教武场的高杆上,震慑军心。 顾谨行亲自写了奏折,命人送往京城。 数日后的百官大朝会,傅卓当众宣读这份奏折,引来群臣愤慨激昂。 “齐王多年前便心生反意,竟在边军中安插内应。”兵部卢尚书含愤启奏:“突厥临近大秦,数年来时有进犯边军之举。吐蕃离大秦疆土颇远,此次竟和突厥联手出兵,显然是早知边军中有内应。” “臣以为,此事必和吐蕃太子妃有莫大关联!” 吐蕃太子妃,正是齐王的嫡出女儿,当年远嫁和亲的乐阳郡主。 吐蕃骤然出军,边军中冒出数十个叛徒,边军折损了主将和众多将士……这一切,一定有乐阳郡主的“功劳”。 卢尚书出言之后,其余众臣也纷纷出列,强烈谴责乐阳郡主。 顾海出列启奏:“乐阳郡主远在吐蕃,她身为吐蕃太子妃,必然留在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