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生产队的驴也要歇息一下啊! (第3/4页)
样的经历,自然见识不太够。 而且曾毅也理解安若此刻的心情,谁连续打两台麻醉,而且即将马上迎来第三台麻醉,中间的间隔不超过五分钟,也会觉得蛋疼。 曾毅又说:“骨折手法复位,最理想的情况下其实是在神经阻滞麻醉下做,只是神经阻滞还更加麻烦。” “可惜你今天早上没来,不然的话,还可以看看比神经阻滞需要更加精细化cao作的皮神经分支阻滞麻醉。” 安若的口罩下撇了撇嘴,我才懒得看呢! 但嘴上却说:“老师,下次有机会一定早点来。” 心里补充,我错了。 便坐下只等杜严军和张正权把石膏打完,撤掉持续硬膜外麻醉的管子…… 她真希望这两小只能慢点,让她多喘口气。 曾毅回忆了一下,也学着蔡东凡一样地摸了摸头,又说:“只是,以前骨科做骨折手法复位的只有骨二科的胡主任,而胡主任做手法复位的时候,平均下来一台至少要二十多分钟,要不断慢慢调整,C臂不断透视。” “才敢下台。” “像这样一次性就成功,而且连续两台都这么快就复位上去的,我从来没见过,听都没听过。” 骨折的手法复位又不是流水线作业,每一个病人的骨折移位情况都不一样,哪里有一两分钟甚至半分钟就解决战斗的哦。 “所以,其实并不是骨科的人在故意难为我们麻醉,而是那个做手法复位的小年轻,有点不对劲。” 说到这,曾毅轻轻地吸了一口气。 “嘶!” “这么想起来,刚刚第一台那个极为复杂的骨折病人的手法复位,好像全过程也是这个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