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8成吉思汗 (第8/9页)
世仇,必肯假我,我下兵直捣大梁,不怕他不为我灭!” 成吉思汗生前某日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树下静坐长思,而后忽然起立,对手下随从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于是成吉思汗死后,其遗体存放在一个独木棺里。所谓独木棺,是截取大树的一段,将中间掏空做成棺材。然后运往肯特山下深坑密葬。护送的人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都作为殉葬者。独木棺下葬后,墓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 成吉思汗没有留下陵寝和宝鼎,只在他坟地周围30里处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卫这块禁地。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了700余年,成陵的所在已经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成吉思汗死后,三儿子窝阔台继承了蒙古大汗的位置。我们知道,自从周朝以来,汉人皇室实行立嫡立长的制度,皇帝的嫡长子是法定继承人,因此太子的位置原则上不必竞争。但蒙古当时则不是这样,蒙古大汗的产生靠的是“库里尔台”大会的推举。这是一种原始军事民主制,由各部落代表团推举大汗。也就是说,三子窝阔台和四子拖雷存在着竞争关系,如果要荣登大汗之位,兄弟二人需要在竞选中战胜对方。但史书上并未记录兄弟二人的竞争。“库里尔台”大会之后,窝阔台顺利登上汗位。而拖雷并没有任何眼红的表现,并在后来的西征和南下中戮力同心。兄弟二人的情谊于此可见。 公元1231年,窝阔台汗征伐金国,拖雷也在军中。次年,窝阔台汗在途中染病,一病不起。蒙古当时迷信萨满教巫师,于是请巫师来乞灵。巫师做法后,告诉大家,窝阔台的疾病都是因为杀戮过多,遭到天神的报应。窝阔台的生命需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