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清明上河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清明上河篇 (第7/7页)

还要醒目,查资料可显示,己故的柏杨老先生很可能说错了,他的《中国人史纲》嘲讽中国封建年代时,说全国建筑物都非常低矮,不许超过皇宫的高度…可北宋年间绝不是这样。樊楼是座“三层相高,五楼相向”的庞大建筑,考虑到当时是砖木传统结构,说3层,实际是指楼梯上的3层,也就说,它是座4层楼高的酒店!皇宫规格虽高,但就以举行大典的天安殿为例,也高不过它!5座四层高的楼体彼此连通,层层都有飞桥栏杆,栋与栋之间明暗相连,如你站在夜色中仰头望去,会看到每间阁子的窗口都挂着珠帘绣额,透出温暖灯光,每个屋檐的瓦栊上也都挂着盏灯,远远望去,樊楼就是梦幻般的一团光雾…

    而樊楼的后厨房,那才是它在历史上留名的价值所在!

    谁都知道,古时候都是些手工业者的小作坊式生产,就好比从前的农民,一家子不分工,从播种、插秧、锄草、收割等等农活谁都要做,映射到餐饮行业,就是现在都有的夫妻店。与之相对应的是现代大酒店,那里面分工明确,每个人各自负责一摊。这就是划时代的象征!只有酒店开到了一定规模、社会消费力也达到了一定高度,才能出现这种分工!而樊楼在1千多年前就做到了这一点!它的经营由3部分组成:首先,每层楼各有一主管,由他主持本层业务。而樊楼共有5栋四层楼,那么就要20多人。第二个是后厨房。共20层的食客,都得照顾到。想想那是怎样的服务?第三点就是樊楼的特权了。它之所以这样强盛,是因它有着国家所特许的酿酒权。每年官府配给樊楼5万斤酒曲,除以365,平均每天用曲137斤,而用137斤曲可酿酒5500斤以上!这些酒可自产自销,也有权散卖给别的酒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