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嘉佑科举篇 (第2/7页)
上50天之久。为什么?请看他工作量。他得出题,还要阅卷。每届至少一两千名考生,每个考生都有声律、墨义等各种答卷,都得由专人抄写,让字迹不可辨认。光这一项工作,得多少工时才能完成?所以说考试嘛,不仅考学生,更是折腾老师。而折腾,就更是宋代科举的一大特sè! 印象里,考生们不许走动,只能在自己小屋子里一直憋着写字,直到交卷。可宋代不这样,如某考生在答卷时有疑问,不光是对题目的疑问。就算自己学识哪处叫不准了,都可去请教主考官。这叫做“扣帘”欧阳修在这一届里就被“扣”了,扣得他瞠目结舌,终身难忘! 那时是黄昏,欧阳修己是半百的人了,一介书生,既是近视眼,更有糖尿病(史书记载),累得实在懒得动弹。可一考生“扣”过来了——学生打算在文章中引用尧舜的典故,但不知尧舜是1个人呢还是2个人?请先生指教! 欧阳修目瞪口呆。这就是通过乡试的大宋学子们的功夫?更绝的是:都这样了,那个考生还在帘外毕恭毕敬等着。 欧阳修想了想,很正经地回答“这个…嗯。是有点难度,我看你还是别用了” 到阅卷时,乐子就更多。如某位考生大作里有这样词句“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意思想必大家都能理解几分,可有必要在说事论理的文章里,玩这样的词句游戏吗?欧阳修这次存心寻这人的开心。给了6个字评语“秀才刺,试官刷”然后用大红朱笔从头到尾像刷墙似的抹了个全红,有个名目叫“红勒帛”再批上“大紕缪”3字,贴到外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