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宣德事件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宣德事件篇 (第2/6页)

    事情到这一步,谁是谁非必须得有个说法了。否则王安石不仅是白挨了顿臭骂、创下首相挨鞭子的记录,还要被扣上无知蠢材、犯法都不自知的丑名!下来后。王安石去翻浩如烟海的各部门记录,终于找到了宋仁宗嘉祐年间行首司的工作日记。里边记载所有大臣都在门里下马(并于门内下马)有了书面依据,他去找参知政事冯京。冯京是北宋科场的传奇人物。连得解元、会元、状元,即民间俗称的“连中三元”在整个1000多年科举史上,经精确计算,获此殊荣者一共14人(唐2人,宋6人,金1人。元1人,明2人,清2人)这使冯京远超一切名臣,在官场上首屈一指。这样的年轻才俊。连富弼都动心了,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他。

    这时冯京仔细回想,想了又想,终于开口说话“安石,非常遗憾。我忘了”连中三元的脑子居然把每天上朝的礼仪给忘了!最绝妙的是他又加了句“我隐约记得,曾在门外下过马”多么成熟的政治修养!先定下原则“我忘了”就此推开所有可能的罪名。接着表明自己立场:我赞同文彦博!

    王安石无可奈何,只好再去找线索。这次他得到了个非常切实有用的第一手资料。有线人说中书省驱使官温齐古曾亲眼所见宣德门当天值班打人的侍卫们事后聊天。一个说“把宰相的马和从人打伤,这罪名可不小啊”另一个叹了口气“我难道不知道吗?只是上面逼得紧,无可奈何”温齐古听到后。立即报告给另一位参知政事王珪。

    王珪是王安石的同年进士,资历相当深厚,在翰林院一干就是18年。文章写得非常漂亮“其文闳侈瑰丽,自成一家”在文字高手不计其数的宋朝能得到这样评价,其能力可想而知。此人未来就是大宋宰相,外号“三旨相公”即上朝“取圣旨”在朝“领圣旨”下朝“己得圣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