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25节 (第3/6页)
这个概念都是九十年代末,到新世纪的前几年才开始在普通健身房推广起来。 几位大爷大妈先做有氧,您几位基础不错,但是不要冒进,先从这边的器械循序渐进开始,把身体热起来以后再开始上强度。 有人带,和没人带是两回事。 健身这玩意儿,专业不专业试试就知道了,身体感受不会撒谎。 一次十分钟就会感觉到跟之前瞎练两回事,立刻成了信徒。 而且还有个最大的bug,整个八十年代,欧美特别是花旗最流行的健身方式是慢跑,上到总统,下到流浪汉,整个花旗国都流行慢跑。 这也是耐克、阿迪等运动品牌慢跑鞋那些年疯狂上市,拉动品牌占有率的原因。 后来的结果就是很多人恰恰在那个阶段把膝盖彻底毁了。 花旗有个年龄段的膝部手术、坐轮椅比例特别高,就跟这有关联。 还是那句话,彼之甘饴,我之砒霜,任何东西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 人体是这个星球上最复杂神奇的集合体了。 几百上千块骨骼、肌rou、经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太大了,必须对症下药。 这就是健身教练存在的意义。 90年,国内压根儿就没有这个概念。 国际上都不完整。 能住在这种酒店里面的外籍人士,保持健身习惯的基本都是性格坚毅、生活自律的大佬,中华大区总监、亚洲总部经理、东方事业部董事之类比比皆是。 一次就能收获信任,没准儿第二天就叫其他同僚搬到这边来吧,有个非常优秀的健身教练,没有语言障碍,没有文化隔阂,免费……呃,这不太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