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78 (第4/4页)
,也还不到掌烛的时候,崔燮却不想再等下去了,起身对号军说:“我要交卷。” 那号军极有风骨,绝不因他长得好看就以为他不会作弊,全程不错眼珠地盯着他收拾好卷纸和草稿,又陪他到场内收卷官处,登记交卷。收卷官签章用印,转手便将试卷弥封,拿去给誊录官誊录成朱卷,送到诗经房请同考官批阅。 考卷从下午就陆陆续续地送到考官房中,崔燮并不在交得最早的一批,同期交卷的也有两三人,夹在一堆朱卷里并不显眼。两位同考官虽然知道崔燮也在这场乡试,盯的却是提前教的那几位考生,一边判一边议论着考生的答卷。 崔燮单凭那本底本就在翰院出尽了风头,翰林院上下差不多都知道他的名字。两位同考梁储、张璞又是主笔杨廷和的同年,与他关系亲近,都曾看过那院本,也判过他给太子伴考的试卷,略知崔燮写文的风格,判卷时就在猜哪份他的卷子。 这篇“气清笔健、理足神完”,像他的风格;那篇“骨力坚凝、丰裁峻整”,看着也眼熟;最早交卷的那篇虽然略有几句不够精炼,却也“格律严谨、理法精密”,是西涯公弟子应有的文章…… 两人讨论了一下午也没结果,索性先饱餐了特供考官的精美肴馔,吃罢饭再拿新递进来的朱卷消食。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抄自清代朱卷汇编,蔡振武卷 清代朱卷汇编太棒了,还有评语! 第163章 五经科的考生数量不一, 二经光原文就能比二经的原文加传注还长, 考生自然少。而因为占了“字少”“简单”“传注只用一本”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