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3章 妄谈股权激励,都是傻得可爱 (第4/5页)
可能公司更好稍微一点点,但是多赚的钱也不是你一个人拿,而是所有有股权的人都按比例拿——这根在公社里多干活、导致公社的工分更值钱,本质上没什么区别,无非是程度上不一样。 相比之下“你多卖出去就有多提成、你的研发产品项目市场表现牛逼你就多拿项目奖”,这比股权激励要精确打击得多,一丁点大锅饭属性都没有。 因为这种激励方式,公司整体好不好跟你拿的钱没关系。只有你负责的项目、你做的客户好不好,跟你有100直接关系,你需要担心的猪队友拖后腿因素会被限缩到最小。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在地摊文学上看到的、以及后世有名的中资大公司,起步的时候,都要靠股权激励来笼络人心呢? 比如,后世马风阿狸巴巴的“十八罗汉计划”,以及负责这个股权设计架构的蔡重信,不是被吹捧得江湖地位一时无两么? 其实很简单因为阿狸巴巴成立的时候,是不赚钱的。 一家还在赔钱赚吆喝、圈市场、拉用户阶段的公司,你没红可分。不赚钱的生意,是无法用绩效奖金来精密考核、并保证不留漏洞给人钻空子的。 如果你非要用“拉几个用户就能得到多少奖金”这种ki来为赔钱的初创公司市场团队考核,那么你的“僵尸粉刷单”这些造假就会泛滥——因为本来你就是不赚钱的,这些用户也是不花钱的,把一个“不花钱的非用户”伪造成“不花钱的用户”还不简单么? 所以说,阿狸藤讯当时这么干是对的。但明明抱着现金奶牛、却以为自己是阿狸藤讯、盲目模仿,那就傻得可爱了。 顾骜在后世,也算是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