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0章 你没见过不代表没有 (第4/5页)
的御用主厨,也为塔列朗的法餐外交服务了30年。 那30年里,从缔造了维也纳神圣同盟秩序体系的老jianian巨猾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到沙俄外长恰尔托雷斯基,再到那一票流水换的英国王室贵族,都被塔列朗的文化输出给侵略了,以请到安托南去主持国宴为荣。法国人虽然输掉了战争,却是从塔列朗时代正式建立起了法餐是欧洲最高贵的这个国际准则。 所以说,如果一个国家要在饮食文化上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关键不是你菜好不好吃。菜描述得再好,那也是国际共有的,外国人也能学啊。关键要捧的是艺术家,是人,艺术家身上的内涵,是无法被复制的。 英王乔治三世做七十大寿的时候,没有从塔列朗侯爵那儿请到安托南卡莱姆主持甜点,宴会上没有摆那座宫殿造型的经典艺术蛋糕,因为卡莱姆的档期排不开。 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做寿的时候请到了,乔治三世就因此被欧洲国王圈子里耻笑了数年之久,奥地利人认为他不过是只有钱的蛮夷,做寿居然请不到法国外长的厨师。 中华传统文化之不振,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古代的艺术家传承太窄了,只有书法绘画勉强有可能是艺术家之手,连瓷器和工艺品都只是匠人所作,无法被上升到艺术家,更不用说料理了。 这方面,我们连曰本人都赶不上,至今还在强调器,将来有钱了,还怎么用环保的、不可复制的、减少浪费的模式攀比装逼?曰本人做瓷器的,至少是茶人艺术家,做菜的是料理艺术家。” 顾骜后世看到过一部日剧《首相阁下的料理人》,讲的就是这种“靠做菜做得好,帮助首相赢得外交谈判”的番。许多对外交史不了解的中国观众,或许会觉得“这不就是一个跟中华小当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