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5章 名声、民生、贾芸、银蝶 (第5/9页)
初仿佛,且因夏太祖的‘余毒’,北方的冶金业和江南的纺织业都十分兴盛,以至于中外的贸易差额,倒比之原本的十九世纪初更大,故此西人常为此耿耿于怀。 朝廷先前断绝贸易往来,虽惹的乌西国兴兵来犯,归根到底却实是夏国吃了亏。 朝廷因此少了许多关税,民间也受了不少的损失。 写到这里。 下面还单独列了个夏国与乌西国的贸易表,也不知是从哪儿抄来的,看结构明显不是夏国官方的手笔。 细究这其中的蕴意,朝廷似是有罢战和谈的想法。 这倒也合理。 夏国的水师不敌人家的海军,路上又隔着个茜香国,若久拖下去只怕未必能讨得了什么好。 还不如趁着如今尚且占据优势,先与乌西人订个城下之盟。 这些其实依旧和焦顺关系不大。 毕竟正常来说,也轮不到他一个工部的小官儿去参与和谈。 反倒是和谈之后的事情,或许可以提前做些准备。 按照这内参上放出的风声,朝廷多半会重新开放贸易,甚至会开放更多的限制——当然,鸦片贸易是肯定不可能答应的。 那么让乌西人乃至其余洋人们,耿耿于怀的贸易逆差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全部解决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过…… 创造些进口需求,缩小逆差的数额倒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 焦顺沉吟着,看向了桌旁的烛台。 他对清末民国时期的事情还算熟悉,依稀记得除了鸦片之外,从境外输入的大宗商品最多的是钢铁、纺织这两大类。 不过因为夏太祖横插一杠,如今夏国的冶金水平和西人没有明显代差,产量也远比清朝中叶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