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3 (第2/4页)
各州集中管理起来,开始在大梁上上下下修路,从此凹民便有了营生。 凡各地人等不拘什么身份,什么职业打凹民修的道路上行走,就要出五十里一次的买路钱。天南海北的人多了去了,五十里十个钱,倒也不贵,不过此举倒是给天下的凹民寻了一个出路。当然,买路钱朝廷是不会直接下发的,这个钱是由迁丁司统一管理调配的。 如今,凡凹民人家,都有按人头分派的一个底簿,每年领取多少布,领取多少粮食,多少供给这个有规定,凹民也分等,家中有壮劳力的自然得的多,劳力少的孤寡贫幼,只能保证最低的生活标准,饿不死,也冻不死罢了。 雪降三日,天寒路滑,外地迁丁司的木炭总算是运至大仓,这日一大早,凹民区的甲道十七户的户主路贵子早早的起床,先穿了几层厚衣御寒,临出门的时候他媳妇不放心,又取了家里的棉被叫他裹着出门。 贵子看看缩在土炕上打滚的几个孩儿,便不忍心,他对他媳妇凌氏道:“给娃们裹了吧,一会子我领了粮食木炭,咱也吃顿饱的。” 贵子媳妇笑笑,转身从屋里炕上的一个翻砖下取了一个布包出来,一层一层的打开七八层才露了一个硬皮面的本本出来。这个就是所有凹民的命根子,凹民底簿。家里吃喝花用,全要看这个本本说话。路贵子是个能够的,懂点木匠手艺,还识得几个字儿,因此他家住在甲道,每个月也有一等口粮,今年过节许还能有斤半rou分分。 贵子出门不久,家中便来了人,凌氏是个少言寡语的,因此一见到穿缎子的贵客便吓的发了抖。 那站在家门口的人,也不是旁人,就是这几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