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 讲武堂的规划,秦良玉怼人 (第3/4页)
并卫所,竟然把依附卫所的卫学给忽略了。 所谓的卫学就是各地卫所承办的学院,既然是卫所所办,那自然只是教导卫所子弟的学院了,例如武官与军士子弟入学接受教育 太祖办卫学的初衷是让武将能‘识道理,收敛暴戾之气,而识忠君之体’, 想法是好,但最后走偏了,教授礼、射、书、数4科。 还是以儒学为主,军事知识倒成了辅助。 “朕所说的军校……算了,改成讲武堂吧,听着顺耳一些。 讲武堂下设巡英司,专职从全国各地寻找天赋好的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孩子,进入讲武堂接受军事教育, 目的是培养指挥型将领,主要学习兵法、策问、地理、算学等,辅学礼、武等课程。 学习时间初步定为六年,考核合格过后进入卫所担任小旗,三个月考核一次,合格则晋升上一级。” 众人对视一样,解释看出心中的惊讶之色。m. 也能明白崇祯的想法,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孩子进入演武堂开始,就接受系统的军事教学,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以后进入军中,这批人叛变的可能性极小,而且都听命皇权,甚至是皇帝。 当这批人在现在的武官选拔体系中占据相当的一部分后,皇帝就再也不用担心军队叛变的事情了。 讲武堂培养出来的人可能不如军中野蛮成长的将领灵活多变,但胜在能批量出来。 而且所学比较系统,稍加磨炼,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指挥型武官,能不能成长为高级将领,成为指挥使,甚至总兵,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