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第二百七十三章 陈必谦的决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三章 陈必谦的决心 (第5/6页)

夷大炮。

    陈必谦和杨嗣昌坚持搞什么贼枪贼炮不一样,或者说没那个魄力以及勇气搜刮这么多钱粮去搞。

    他的方式是找朝廷各种哭穷甚至暗示威胁贼军东出中原,江北等等……

    最终让朝廷拔给钱粮以及枪炮。

    其中就有被明军视为军国利器的红夷大炮一共十六门。

    这十六门红夷大炮,有十门是朝廷本来去年预定派往宣大、蓟辽一线用来镇守边关的,还有六门则是从河南、山东等地方直接调过来的。

    十六门红夷大炮,轻的有一千多斤,重的有三千多斤,威力颇大。

    真说起来,这十六门红夷大炮的威力一点也不比保乡军里的五斤,九斤野战炮差,甚至单纯比威力的话这些红夷大炮还要更强一些。

    因为这些红夷大炮本质上就是舰炮,身管更长,倍径能够达到二十二、三倍。

    而保乡军的野战炮,为了控制重量倍径都比较小,九斤野战炮的倍径只有十八倍的。

    这倍径差一些,威力自然也就要差一些。

    不过,这也只是理论数据,这红夷大炮看似倍径大,那你也得看明军的炮手敢不敢全装药啊……这火炮能不能承受全装药啊。

    再者看明军的炮手是否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机动性能。

    火炮的机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而明军的红夷大炮的机动能力就别提了,这玩意从一开始,明廷就没考虑过把它们用于野战,基本都是固定部署在城头上用来守城的。

    倒是东掳那边得到红夷大炮后,直接改良炮架把红夷大炮红夷野战,不过也因为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