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另做打算 (第3/11页)
麟角。只因他获得过局级劳动模范的称号,分房时,得到优先照顾。 肖和平工作时,别看他当时年龄小,但他长得五大憨粗,有一把子力气。当时,铺路用石渣,要人工铺。石渣堆在路上,要用人工散开。没有力气的人,很难用叉子插进石渣堆里。一般人都是插上几块石渣,散开,再插几块散开的干。肖和平干活时,总是能把叉子插到底,把满叉子石渣散开。就因为这儿,小队里的老工人都喜欢肖和平,谁都愿意带他干活,也都愿意把路工这点绝活交给他。 一个好的路工,根本不用拉小线测量平整度,用眼睛一看,就知道路面,哪儿高哪儿低。没几年,肖和平就把路工这点本事学到了手。七八年,肖和平为了照顾他母亲身体,从五大队调到在城里施工的三大队。到了三大队就当上路工小队的小队长,带领着刚从北京远郊区县招来的插队学生干活。 肖和平有一个毛病,干活行,就是不爱学习。一同参加工作的同学,通过学习,获得这样那样的文凭,都纷纷离开工人岗位,走向了管理岗位工作。肖和平却一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他成了铺路施工的行家里手。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铺路基本上靠人工,从修建路床开始,到铺石渣,再到连接石渣的油层,都是用人工干。最后一道工序,铺沥青面层是使用摊铺机铺筑。那个时期,虽然年年从社会上招收大批青年人加入华政工人队伍,但一到干活时,劳动力还总显不足。 进入八十年代,铺路基本上实现半自动化,挖掘机、翻斗车和平地机的介入,大大减轻了工人的体力劳动。同时,在施工工艺上,二灰料代替了石渣料,又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