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凉鄙夫_第零三零章、羌人少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零三零章、羌人少年 (第1/4页)

    穷山恶水,出刁民!

    如今大汉朝的百官们,普遍用这句话来形容凉州的汉家黔首和羌胡。

    其实呢,以前的西凉并不穷。

    公元前121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开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

    那个开始时候,西凉就是富得流油的存在。

    是汗水滴落尘埃时迸裂开,都能闪耀出黄金色泽的赞誉。

    大汉朝随便一件丝绸或陶瓷,从这里出发进入西域远达中亚东欧,都能换成黄金满载而归。

    一条丝绸之路,无数趋之若鹜的商贾,还有多个慕名而来的邦国使者团,造就了西凉的盛极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

    自公元1年开始,大汉朝就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

    让西域各个小国纷争不断,也影响了丝绸之路的通行。之后大汉朝为防止西域的动乱波及,经常关闭玉门关。

    没有了大汉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强势庇护,商贾们也开始望丝绸之路而兴叹。他们不敢再走了,不然就是人财两空,便转为选择了海上丝绸之路。

    凉州,也因此慢慢积贫积弱。

    贫穷困顿,是会引发许多矛盾和不良现象的。

    尤其是在民风彪悍的西凉,家家户户的男儿都会练武习射。他们既是为了能倚仗勇武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是为了防备遇到了不平之事,能够有奋起反抗的资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