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_第六百三十七章 机器人,DNA,以及沙漠气象观测站的实地调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七章 机器人,DNA,以及沙漠气象观测站的实地调研 (第5/7页)

    换源app】

    不管怎样,与许冠雄的意外相识并且成为朋友,倒是扩宽了秦克在机器人方面的视野,也能了解到国内智能机器人的技术现状与瓶颈所在。

    ……

    建立起山区机器人老师,实现山区学生的公平教育,这个目标秦克估计二十年内都未必能实现,所以他将心思与精力,首先放在能在一年内实现的新型沙漠红薯课题上了。

    回到学校后,为了尽快能培育出完美的新型沙漠红薯,秦克连数学上的霍奇猜想都放下了,集中精力反复研究青柠植物培育实验室的实验数据,以及生物学会的dna论文数据。

    想开创一个全新的学科并用于实践中,自然不会是件容易的事。

    计算种子学也不例外,它与dna的研究密切关联,而dna的研究,却又是生物学上最难的方向。

    相信学过生物的都知道,a、t、c、g四种碱基是书写遗传信息的基本字符。它们以特定的规则,以基因序列的形式紧密相连,相邻一组碱基(从几十个到几万个不等)组合在一起,决定一个遗传功能,也代表着一个功能基因。

    秦克已收集了海量的全基因组序列,经过反复研究和验证,从不同的植物dna中,筛选出与繁殖能力、分枝能力、抗病能力、抗旱能力、抗虫能力、耐碱能力、高产能力等密切相关的遗传分子标记,这使得他已能掌握一个作物品种dna中主要遗传信息和关键的特征特性。

    但这还不够,他还需要弄清楚哪些碱基组合决定了对哪些元素的接受能力、排斥能力等。

    为此他还设计了基因的dna单链探针,利用能精准检测的单碱基多态性(snp)标记,结合种子在几千种不同的土壤中发芽的速度、发芽后单链探针发出的光信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