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舒云一点也没有被刘彻的雄心壮志所打动,从高祖开始,几代皇帝都在为了一雪前耻,默默积累,这年头崇尚的是九世之仇尤可报,可不讲究什么以德报怨的勾当,就算是那些儒家子弟,对于匈奴,也是站在了仇恨的立场上头的,也就是到了后来,民生疲惫,除了那些军功贵族之外,大家都觉得打不起了,打不动了,才出现了议和的风潮。而现在呢,就算是笃信黄老的太皇太后,在对匈奴的问题上头,顶多也就是让刘彻谨慎一些,等到有足够的把握再动手,而不会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站错立场。
在文景两代已经积蓄了足够的财力的情况下,换上刘家哪个皇帝上位,都是要对匈奴发动雪耻之战的,要不是岂不是谁都能在大汉脸上啐一口?
刘彻是个非常自我的人,压根没看出来舒云的心思,他兴致勃勃地在那里将他之前跟羽林卫,还有跟一些将领推演沙盘得到的一些策略跟舒云讲解起来,舒云默默听着,又回忆着自己当年在史书上看到的那些记录,互相印证,琢磨着如果是自己的话,到时候应该怎么做。
刘彻没有在上林苑待几天,很快就得回去了,汉历,十月就是新年,因此,九月份的时候,各地郡国的官员就要进京在大朝会上述职,这个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种事情,刘彻必须是要亲自主持的,当然,他现在学乖了,下了朝之后还得先去长乐宫那边,挑一些跟太皇太后说一下。
太皇太后对这个孙子很不放心,哪怕精力不足,也得多过问几句,免得这位也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