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刘衍呢,下朝之后就去了椒房殿,有些疑惑地问道:“母后,为什么汉匈之间已经是这般血海深仇,还有人一力主张议和呢?”
舒云想了想,说道:“你注意到主张议和的都是什么人了吗?”
刘衍虽说做了太子,也跟着舒云看过如今朝堂上诸多公卿大臣的履历还有背景资料,但是这些是看过了,人跟资料却暂时还对不上号呢!
舒云见刘衍一脸茫然的模样,干脆直接说道:“主张议和的,其实多半都是齐鲁之地,还有再往南一些的官员,匈奴人当年虽说凶残,但是最远也就打到了平城附近,而这些地方,跟齐鲁之地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像是东晋和南宋的时候一样,原本南方的那些士族乃至百姓,对于北伐都是不热心的,倒不是他们不知道媾和并非长久之计,实在是打仗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他们本身就没多少是靠着军功晋身的,相反那些军功列侯们,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竞争对手,因此,战争对他们来说毫无好处不说,他们却需要承担更多的赋税,自己手底下的那些佃户,还有乡间的平民却是会因为种地无利可图,反而去从军,从而间接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舒云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