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_分卷阅读33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33 (第1/4页)

    



    至于儒家嘛,他们之前也就是叔孙通制定礼仪的时候,露了一次脸,但是很显然,刘邦是个用完就丢的性子,儒家的学问他并不喜欢,只是册封了几个太学博士,然后呢,就不再理会了。



    

  如今朝堂上的主流是黄老,另外呢,因为匈奴还有南越,乃至西南那边小国的缘故,因此,纵横家和兵家也有一定的出路,至于儒家嘛,呵呵,他们之前作死的次数实在是有点多,朝中除了少数几个人之外,就没有儒家的大臣,既然学儒家不能出仕,那么,愿意学儒家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以前的时候,大家是没办法,如今呢,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让学习知识的门槛下降了不少,儒家以前能吸引人的无非就是所谓有教无类,在招收弟子上头,比较开放,而如今情况就不一样了,朝廷鼓励民间私人教学,如果教学的人能够在长安认证一个博士的名头,那么,他们开办的学校还能得到一定的补贴,如此一来,自然有不少人乐意招收弟子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不食人间烟火的。



    

  而舒云在少府搞的职业教育也流传了出去,一些大商户,也已经开始尝试着通过家学的形式培养自家的人才,比如说培养账房掌柜,另外呢,还会培养一些工匠。以前的时候,这些都是依靠家里的老人招收学徒,这种情况效率低,而且呢,上头的那些老人总是喜欢留一手,免得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专门的职业教育就导致了教学的都是老师傅了,他们专门以授课为生,那么,自然也就不在意下面的学生抢走字赖以为生的本事了。



    

  可以说,通过这样的形式,民间百姓的识字率还有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